
郭信宏的留言 X.X.245.144 | 台灣的古道名稱, 亂七八糟到多所眼見&耳聞, 一般多數山友, 是有山就爬, 只想輕鬆一下, 哪會鳥那麼多...總之, 在乎歷史的承傳者, 可以選擇分享(轉貼)本文, 以務實方法, 盡棉薄之力了.
真正的阿朗壹(安朔的古地名)古道, 應該是內文社到安朔的道路, 是橫越中央山脈的道路, 現在的阿朗壹古道是墾丁國家公園為辦活動虛擬出來的, 它的正名應為清末的瑯嶠卑南道, 然而大部分人只走到南田, 所以沒有理由叫它~阿朗壹古道.
有興趣了解阿朗壹或阿朗衛的人, 不妨看一下南天書局出版的(台灣百年曙光)P265~268 宮本延人的(從內文社到阿朗衛社) 進一步要了解瑯嶠卑南道, 可上網看施添福老師詳述清朝幾條道路的文章.
日治, 阿朗衛道路, 由高雄州潮州郡內文社,通往台東廳阿朗衛社, 內文社-外麻里巴社-內麻里巴社-阿朗衛舊社, 約8日里.
清末 瑯嶠卑南道 瑯嶠(恆春古名)-蚊蟀(滿州里)-蚊蟀山谷-石門仔(牡丹附近的門形石)-阿朗壹(安朔)-知本社-寶桑(臺東) 鵝鑾鼻燈塔看守人喬治泰勒, 曾跟頭目卓杞篤走完全程.
宮本延人1934年拍的無聲影片 http://caqovoqovolj-project.tw/
|